最近看到季崴事件,有點為他感到不公
他明明很認真地想要脫單,只是方法用錯
卻被人拿出來公審一樣
說他哪裡不對不對這樣
甚至有人攻擊他只是一位作業員
這樣就不對了,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要的幸福的權利
那這邊就不再談紀崴
談談我自己
遙想當年,在大學一年級時,跟室友許諾要在一年級脫單
然後卻在大二時,也是許下同樣的許諾
直到大三忽然覺得,用同樣的方法只會產生一樣的結果,也就是還是單身
那時候就去圖書館看一些兩性相處的書
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那些兩性相處書都不適合現在到處多巴胺氾濫的時代
所以結論是不要去圖書館看老舊的兩性相處?!
其實沒有這麼偏頗
兩性相處最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聊天
本篇就要來介紹大腦會喜歡的多巴胺式聊天
<<<<多巴胺 ?>>>>
大腦有四大快樂激素,分別是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以及血清素
那多巴胺(DOPAMINE),是一種沉浸式體驗中會產生的
講白話文是當一個人在聽故事
或是非常專心做一件事時會分泌的快樂激素
重點是多巴胺還有成癮性
舉例來說,為什麼看短視頻會停不下來
因為短視頻讓人沉浸在一個接著一個的故事體驗
於是大腦會分泌多巴胺
讓人感到短暫的快樂
次數多了,大腦成癮了就會下意識的不斷刷短視頻
<<<<多巴胺式聊天 >>>>
回到兩性相處
這邊以男性跟女性聊天
想要讓聊天快速活絡以及女生能夠產生好的印象就要用多巴胺式聊天
所謂的多巴胺式聊天就是藉由聊天過程去刺激對方的大腦產生多巴胺
我們知道多巴胺會讓人開心,重點是還有成癮性
其實只講前面,還是很籠統
這邊有兩個關鍵字,"新鮮"和"故事"
首先針對新鮮
不是說要聊天內容要很跟得上時事或是潮流
而是要產生一種讓人想繼續聽下去的動力
舉例來說,打招呼中常常說的: How are you ? , How's going ?
這種打招呼常常被制式的大腦敷衍去: I am fine ; everything is fine but busy ...etc.
很難激起聊下去的動力
反過來應該是改成這樣問: What's new ?; New trouble ? anything interesting ?
就是改成大腦無法敷衍的問題,而且大腦也喜歡這種新鮮的事物
但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要有新鮮的事可以說
再來是談談故事
在歐美的文化中,為了鼓勵小孩子早點睡覺
父母會在床邊講講故事給小孩子聽,甚至是表演
其實小孩子是一點都不想睡,但是為了聽到故事而躺在床上
可見故事的魅力
所以在聊天過程中,把過去的經驗包裝成一個一個的故事很重要
這邊的包裝不是說去加油添醋
而是把原本片斷的記憶中的經驗和過程
串成一個故事
然後強調中間發生的重大事件
事件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
<<<<多巴胺式聊天 -舉例>>>>
簡單總結一句話,多巴胺是聊天就是把握"新鮮"和"故事"
我相信讀到這的人還是不太懂
所以就是用舉例的,特別是以現在交友的大宗,交友APP上舉例
在交友軟體上,可能好不容易和女生配對到
只使用一般的打招呼或是稱讚
可能會得到一個很簡單的回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時候就要從照片中去找蛛絲馬跡
比如對方喜歡旅遊
千萬不要問:你喜歡旅遊嗎? 你去過哪些國家?
以上問句和開頭並沒有符合多巴胺是聊天的"新鮮"和"故事"
換句話應該改成:
"你的照片有去過洛杉磯耶,你在那邊有遇到甚麼有趣的事嗎? "
有的話可以接著對方的話聊下去
沒有的話,換自己說自己相關有趣的故事
"我之前去洛杉磯時,在交流道超速,後來被警車攔下來並雙手抱頭坐在地上......"
用這種新鮮且故事去當作聊天會遠比問答式的聊天更容易讓對方產生印象
在舉另外一個例子
在交友軟體,很多人都會跟妹子聊旅遊和美食
這些是安全牌,但是因為聊過很多次了
對女生來說已經" 不是新鮮事"
可以試看看聊酒,並竟酒本身存在很多爭議性
"你的照片看起來像是去餐酒館耶,你有點他們的經典調酒嗎?"
同樣不管對方怎麼回覆,可以將話題導到喝醉的經驗
"之前有次聚餐,那次是我第一次喝醉,我醒來時是在馬桶旁邊,而且據朋友說我喝醉後吵著要騎U-bike......"
一樣,都是要掌握讓聊天充滿兩個元素,"新鮮"和"故事"
新鮮負責吸引對方注意力
故事負責讓對方聽進去並產生成癮性
那如果沒有新鮮的故事怎麼辦?
那就去體驗吧
去做一些從來沒做過的事,並且紀錄起來整理成故事
良好的聊天品質本身就是要下功夫的
否則交友APP有數千上萬的優質男生
女生為什麼願意花時間在你身上聊天呢?!
以上